第8名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中文名: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外文名:EmmanuelMacron 别名:埃曼努尔·马克龙 国籍:法国 出生日期:1977年12月21日 出生地:法国亚眠
毕业院校:巴黎第十大学 巴黎政治学院 法国国家行政学院 法国国家行政学院 学历/学位:公共事务硕士经济学硕士
现任行政职务: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政 党:共和国前进运动(En Marche)党
代表作品:《革命》
曾任法国经济部长
夫人 布丽吉特
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 别名:布丽吉特·特罗尼厄 出生地:法国 索姆省亚眠市 出生日期:1953年4月13日 国籍:法国 信仰:基督教
人物经历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全名 埃马纽埃尔·让-米歇尔·弗雷德里克·马克龙(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马克龙于1977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亚眠, 毕业于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后进入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学习。马克龙于2012年任总统府副秘书长,2014年8月出任法国经济、工业和数字事务部长。
2016年,马克龙创建政治团体“前进”运动,并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总统选举。 2017年5月7日,马克龙赢得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5月14日,正式就任。
2017年5月7日,马克龙赢得法国总统选举,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1977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亚眠。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社会保障局的医学顾问。马克龙毕业于法国顶级高中巴黎亨利四世中学,随后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并获得相应学位。马克龙27岁到法国经济部任职,30岁辞职,在罗斯柴尔德和席埃银行任投资银行家,促成了雀巢和辉瑞之间的著名交易。马克龙24岁加入法国社会党,29岁结识奥朗德,2012年随奥朗德胜选进入爱丽舍宫并被任命为副秘书长,2014年被曼努埃尔·瓦尔斯总理任命为经济部长。
2016年4月,马克龙已经表达了自己希望参选2017年法国总统的愿望,但此想法受到了社会党内部分势力的阻挠。于是马克龙在2016年11月正式宣布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与竞选,不寻求社会党支持,并创立新的政治派别——“前进运动”。2016年底,他出版了介绍自己政见的宣传书籍《革命》,随即成为畅销书,已经售出20万册,其本人的支持率也水涨船高。
2017年1月29日,马克龙之前所在的社会党初选结果出炉,前教育部长博努瓦·阿蒙意外在党内胜出,但与其他候选人相比竞争力弱,难以承担社会党的胜选大任。上月底,呼声最高的法国共和党候选人弗朗索瓦·菲永被曝出妻子“吃空饷”,支持率却难以挽回地一路下滑,恐难以进入法国大选第二轮。
在法国左右两大党候选人接连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下,法国极右翼政党候选人、国民阵线党主席玛丽娜·勒庞支持率意外领跑,令法国社会的中左翼选民深感不安。马克龙的人气进一步飙升,成为最有可能在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中和勒庞竞争并赢得总统职位的人。
在对外政策上,马克龙支持“全球化”,反对保护法国的一些中低端工作职位,主张应该顺应经济的发展规律,他表示:“有些工作必须消失,譬如法国历史上的蜡烛工人和卖水人。”马克龙的经济观点较为开放,其担任法国经济部长期间力挺中国收购法国图卢兹机场的交易,批评那些反对交易的当地代表和政治人物,认为法国应该欢迎外来资本。
2017年5月7日马克龙赢得2017年法国大选,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同年5月14日,正式就任。
对外交往
年1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以色列,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建立两国战略对话机制。
2020年2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位于巴黎的总统府爱丽舍宫迎接来访的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
2020年2月1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呼吁,欧洲需要团结一致、加快脚步,着眼投资未来。
2020年2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通话中表示愿意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联合会谈,以解决伊德利卜问题。
2020年2月27日,马克龙访问意大利,与意大利总理孔特在那不勒斯举行会晤,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马克龙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各国采取关闭边境的措施,科学研究目前也没有建议这样做。因此,法国不会因疫情关闭法意边境。
2020年2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2020年6月5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荣誉 2018年4月,马克龙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个人简介
1953年4月13日生于法国北部的索姆省亚眠市。布丽吉特的父亲叫让·特罗尼厄,母亲叫西蒙妮。布丽吉特生性好学,尤其喜爱文学,读完中学后,她顺利通过高考。
布丽吉特的父亲让·特罗尼厄经营一家家族巧克力商店(创建于1872年)。除了巧克力,该店还出售著名甜点“亚眠马卡龙”等800多种食品。在法国的工商局网站上,“让·特罗尼厄” 的企业资产为190万欧元、员工数量20至49名,其家族远称不上富豪。
对外交往
对美关系
综合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新闻周刊》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当地时间周一(2018年4月23日)开启对美国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也是他在川普任内首次访问美国,他和川普两人将就叙利亚战争、伊核问题、巴黎气候协定等内容进交换意见。外界认为,马克龙此次访美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求美国对欧盟钢铁和铝制品永久豁免关税。
法国总统马克龙谈及自己与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系时称,和川普之间的关系“不一般”,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他还指出,两人在各自的政体中都属于“特立独行”的人。“我想川普当选为美国总统是出人意料的,我成为法国总统也是出乎预料的。”“我们在许多方面持有相同的价值观,特别是对自由与和平的看法。”
马克龙说:“我认为我们在世界上一些非常关键的问题上非常一致,特别是反恐和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方面。马克龙还称,“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不同地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中东地区。”
2020年1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以色列,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建立两国战略对话机制。
2017年12月10日,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会见了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2020年2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位于巴黎的总统府爱丽舍宫迎接来访的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
2020年2月1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呼吁,欧洲需要团结一致、加快脚步,着眼投资未来。
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亲密交谈
2020年2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通话中表示愿意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联合会谈,以解决伊德利卜问题。
2020年2月27日,马克龙访问意大利,与意大利总理孔特在那不勒斯举行会晤,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马克龙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各国采取关闭边境的措施,科学研究目前也没有建议这样做。因此,法国不会因疫情关闭法意边境。
2019年11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对马克龙的专访。马克龙以土耳其和美国为例,认定北约内部缺乏协调合作,“正在经历脑死亡”。
对华活动
希望与中方就“一带一路”建设的议题进行全面讨论
习近平和马克龙会晤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于2018年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是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首次到访中国。
马克龙是2018年来访的第一位外国元首。当地时间今年1月3日晚,马克龙在总统府新闻界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访华期间,他将与中方就双边关系交换意见。此访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巩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成果。马克龙强调,他希望借此次访问之机,与中方就“一带一路”建设的议题进行全面讨论。
早在2017年3月,马克龙尚未当选法国总统时,在接受法国新闻网采访中就表示,法中两国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关系。希望双方能够延续这种正常的工作关系。
2019年11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上海豫园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
2019年11月4日至6日,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于来华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后,两国元首将举行正式会谈。
马克龙的执政理念及前景
年仅39岁仅有5年从政经历的马克龙,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八位总统是欧洲新生代政治家的代表,总统上任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和新主张,立志实现法国的“伟大变革”,他的思想主要以进步主义为源泉,积极展现法国大国地位。马克龙执政理念轮廓逐渐清晰,其精髓可概括为进步主义、社会自由主义、欧洲主义和多边主义。马克龙的执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法国的信心。他的理念融入“马氏”乐观主义和实用主义精神,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马克龙主义”。执政以来“马克龙主义”愈发清晰,“马克龙效应”也逐渐显现
一、进步主义
马克龙认为,“改革”与“进步”不应由左翼垄断,而“保守”与“倒退”亦不是右翼专利;法国要进步就必须“打破左右藩篱”、“团结所有进步的力量向前看”、“使看似对立的元素共生”。他希望与各方对话,采众家所长,进行“深刻体制变革”。他主张:一是要明确什么是具有进步性的事物。如世俗化、开放社会、环保、权力平等、基本福利保障、欧洲一体化、全球化、科技进步等。二是要彻底打破传统左右政治界限。重新划分为自己代表的“进步、开放、包容”和极右领导人勒庞代表的“落后、封闭、排外”两大阵营。因此,他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赢得多数支持,成功组建左中右派共治内阁。三是要将政策“置于技术层面”“多就事论事,少谈主义”,方法上不拘一格,即便“越界”亦在所不惜。如在用人上不问党派,只要认同其理念,均可委以重任。
二、社会自由主义
马克龙与法国中左派精英秘密组织“格拉古兄弟”关系密切。马克龙视法国前总理罗卡尔为政治导师。罗卡尔是法式“第三条道路”的积极倡导者,主张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取得经济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公平和财富分配。所以,马克龙的经济社会理念是既要“根基”也要“羽翼”,即兼顾“保护”和“自由”。主张调和矛盾,希望“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避免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为建立“融合理想与现实的法式社会主义”,马克龙从两个方面提出一些重要主张。
他希望能打破旧有经济模式,促法国经济“再出发”。一是放活劳动力市场,为企业松绑,已推出新劳动法,着手就业培训、学徒制、失业保险改革。二是整顿公共收支。“削减预算但不触及福利”,计划5年内削减600亿欧元公共开支。三是改革个人和企业税制。2022年前减少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1%的赋税,提高居民购买力,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四是创新增长方式,在职业培训、能源过渡、城市建设、未来工业、生态农业、数字科技、社会服务等领域投资约570亿欧元,达到促经济、创就业、保民生的目标。此外,马克龙希望借巴黎2024年夏季奥运会来推动城市建设,完善巴黎地铁系统的扩建工程(“大巴黎快线”项目);将部分奥运场馆建在巴黎的“问题郊区”,改善当时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希望利用英国“脱欧”契机提升法国的金融地位,吸引英国的金融从业者到巴黎就业。据法国内政部预计,由于英国“脱欧”,将有4000个金融业岗位转移到巴黎。
另一方面,发挥国家保护作用,保留法国高福利、高保护根基,防止过激变革特别是外部冲击造成的动荡,扶植弱势群体,使各阶层各得其所,共享社会进步成果。他提出优先保障初等教育,增加教师岗位,改革高中会考制度,提高大学自主权,为青年人住房、文化生活提供便利,尤其注重改善困难街区教育条件。他拿捏“安全”与“自由”间的新平衡。一是提高法国军队威慑力,打造欧洲第一、西方世界第二强军。三是维护周边局势,以反恐、解决难民危机为重心调整对中东、非洲、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四是坚持“世俗化原则”,消除歧视,弥合社会分歧,促进融合,巩固国家身份认同。
三、欧洲主义
马克龙坚信法国的兴衰荣辱系于欧洲,将欧盟视为法国力量的“倍增器”、国内改革的“催化剂”; 将欧洲主义置于竞选纲领核心,胜选庆祝配乐亦为欧盟准盟歌《欢乐颂》,对外演讲必谈欧盟。川普入主白宫后,马克龙认为欧洲不能再寄望于“大西洋彼岸盟友的保护”,必须建立“可与美国、中国匹敌”“更务实、更高效、更具保护性”的强大欧洲,这样才能与民众的期望相匹配,并从根本上遏制民粹主义。马克龙提出深化欧洲一体化的系列倡议:接受“多速欧洲”的现实,主张发挥法德“双引擎”作用,加强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联盟,重塑欧盟内“权力平衡”,加快财政、防务、教育等领域一体化建设。
他反对欧盟成员国政府为欧盟以外跨国企业提供税收优惠,鼓励“欧盟制造”,捍卫欧洲共同农业政策,主张将欧盟公共采购订单优先留给本土企业。
四、多边主义
法国有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传统。戴高乐时期,法国游走东西方两大阵营,不惧美国施压,不排斥与原苏联合作,奠定法国独特的大国地位。以独立自主、大国追求为特征的戴高乐主义深入人心。马克龙上台后,以戴高乐传人自居,有强烈的使命感复兴法国大国地位,外交极为活跃,突出多边主义的作用,将欧洲主义视为多边主义重要一环。其外交理念被法国学界称为“灵活的古典主义”。
他认为,目前全球秩序正经历深刻变革,西方面临多重困境,法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应在国际形势出现失衡时起平衡作用,主张“与所有方对话”“为所有人发声”。马克龙的外交表现已成为执政的重要“加分项”。一是平衡大国关系。马克龙不愿屈服于超级大国,但手腕灵活。如曾通过同川普“比握力”来“赢得尊重”,严辞批评美国的贸易单边主义、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同时又邀请川普到巴黎出席阅兵仪式,建立良好私交;向俄罗斯表明在乌克兰问题的强硬立场,指责俄干涉法总统大选,同时又为普京打开凡尔赛宫大门。目前,马克龙被认为是唯一能和特朗普“擦除火花”的欧洲领导人。普京则因与法改善关系而有机会使美欧制裁出现裂缝。法再次成为能同时与俄美对话的世界性大国。马克龙致力于维护《巴黎气候协定》成果,不仅拒绝特朗普重谈气候协定的要求,更在多边场合施压,力促特朗普改变立场,在联合国大会提议《世界环境宪章》,称该宪章重要性不亚于《人权宣言》。同时加强同中、印等国在气候问题、能源领域合作。
五、执政前景
执政以来,“马克龙效应”逐渐成型。法国政坛“死水”被搅动,法国国际形象得到改善,国民信心明显上升。但各界普遍认为,马克龙执政仍存在自身局限性,面临的阻力和困难不容小觑,执政前景仍有待观察,不可过度乐观。
马克龙现行改革虽有突破,但并未触及法经济结构性问题。比如劳动法改革40条中大部分是技术性措施,并未提及35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等;退休制度改革也未改变退休年龄;公共财政改革提出“更有效运用”,而非“降低开支”;在农业食品标准、朗德圣母地区新机场建设上妥协,影响法国提升经济竞争力。
另一方面,“奶酪”难动。法铁路改革具有标志性意义,虽然政府声明改革并非私有化,但引入市场竞争的方式与步骤、铁路工人的去向和待遇、企业巨额债务处理等问题的成败却不只影响铁路部门改革,还将辐射到整个公共部门。马克龙曾表示5年内要节约130亿欧元地方行政预算,削减12万公务员,很大程度上将从公营部门“下刀”。习惯了高福利的法国人虽认同改革,但难以接受自身利益被“牺牲”。马克龙将企业税由33.3%大幅降至25%;将“竞争与就业税收抵免”(CICE)措施改为长期降低企业税负措施,将“巨富税”(ISF)改为“房地产财富税”,以鼓励企业发展和私人投资。这些改革措施被批评让富有阶层受益,几乎成为全体法国人的共识,马克龙甚至被称为“超级富豪的总统”。
马克龙未来的改革计划已写进日程表,包括每年为职业教育投入310亿欧元、为发展困难街区预计投入480亿欧元等,但所有改革的前提都是经济的稳定增长。法当前经济复苏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好转,但凡出现经济增速放缓。
目前看,马克龙雷厉风行,执政业绩可圈可点,但其强势风格也让不少人“不适”。他对军队演讲时称“我是你们的老板”;在海外领地访问时表示“我不是圣诞老人”;在政府内部由“小圈子”决策,总理和部长们缺乏实权和政治影响力,数月以来先后有环境部长、体育部长、内政部长等多名高级官员辞职。有学者认为,马克龙的执政介于“总统权威”和“威权主义”之间,树立了“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神’)式”风格。近期,马克龙的保镖打人事件在法国内造成不小舆论风波,对政府形象和马克龙支持率均造成冲击。
个人经历
法语女老师魅力无穷
学生时期的马克龙开始爱上的自己老师
1974年6月22日,21岁的布丽吉特在获得文学学士文凭后回到家乡勒图凯,嫁给了在银行工作的安德烈·路易斯·奥齐埃尔并生下一子两女。
婚后,布丽吉特进入亚眠市拉普罗维登斯耶稣会学校,成为一名法语和拉丁语老师,并打理着一间戏剧工作坊。1993年,年仅15岁的马克龙来到这所中校读一年级,与布丽吉特的大女儿劳伦斯同班。两年后,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地爱上了大自己24岁的法语老师。这场轰轰烈烈的师生恋立即遭到马克龙父母的激烈反对,由此引发的“丑闻”也在布丽吉特家族迅速发酵。然而,这一切并未让马克龙止步。为了避开舆论风暴,马克龙来到巴黎,继续完成中等学业,但他与老师的恋情并未中断,而是更加隐秘。之后,布丽吉特也来到巴黎,在16区的一所天主教私立中学继续教书。
苦恋十二载终成喜结良缘
布丽吉特与丈夫马克龙
有言道:有情人终成眷属。2006年1月26日,布丽吉特在与丈夫安德烈·路易斯·奥齐埃尔共同生活近30年后选择分手。2007年10月20日,马克龙经过了12年的苦恋后,在勒图凯与布丽吉特成婚,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见证了他们的婚礼,他的经济学老师马克·费拉西和商人亨利·埃尔曼担任他们的证婚人。
婚后,马克龙辞掉财务检察官一职,来到罗斯柴尔德银行工作。随后,他又弃商从政,平步青云。2012年,马克龙出任法国总统府副秘书长,接着出任经济部长,并在2016年创建了自己的政党——前进运动。
直到此时,布丽吉特一直隐姓埋名,在巴黎一家宗教机构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随着马克龙的声名鹊起,布丽吉特也日益受到媒体的青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他们如何克服年龄差异,将这段爱情演绎得如此完美。
放弃工作全力辅佐丈夫
2015年6月,布丽吉特停止教书,投身到帮助丈夫的事业中。同年6月2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到访法国,身着黑色短裙的布丽吉特随马克龙出现在爱丽舍宫门廊,参加欢迎宴会。这次婚后的首次亮相立即引来各界关注。
2016年4月,马克龙夫妇登上《巴黎竞赛》画报。该杂志称,这对夫妇经历了“一段真正的爱情故事”。同年11月,他们登上《巴黎竞赛》画报的封面。这一次他们脚踩碧波,眼望蓝天,浪漫的爱情生活引来无数的羡慕眼光。
虽然政务繁忙,但马克龙的生活却过得丰富多彩。他不仅会弹钢琴,还爱好拳击和足球。每到周末,夫妇俩会选择暂别繁华的闹市,到宁静的勒图凯别墅欢度浪漫时光。
巴黎亨利四世中学被冠以法国顶级的称号。爱好。马克龙弹得一手好钢琴,获过奖,巴黎亨利四世国立中学中学生活还曾在法国高中生综合竞赛中获奖。这个比赛在法国享有盛誉,参加者全是各地中学的尖子。文学天赋尤其出众
难得他IQ在线的同时,EQ也没缺席。据同学们回忆,他,为人虽低调神秘,但善于和同学打成一片。